【教学目的】
通过图片的观察,认识熊猫的主要特征和特点。
【教学要点】
学习用点的堆积方法来表现画面背景。
【教学材料】
白纸、黑色马克笔、水彩笔、熊猫的图片、小木珠。
【教学过程】
1、欣赏与讨论:
①猜谜激趣导入:“说猫不是猫,眼被黑圈包,爱吃嫩竹叶,是咱中国宝。猜一动物”
②观察图片(掌握熊猫的特点和特征)
2、对比与联想:展示熊猫图片,学习表现大小对比及遮挡关系的认识。
3、作画提示:
①贴画主体物时居中进行重点表现。
②背景用点的堆积画满,画的四边用小木珠粘贴,以丰富画面效果。
4、作业评赏:
本课画面表现了儿童画熊猫的形与色以及背景的关系,处理的很大胆和富有想象力,并且用拟人的方式画出具有人类特点的有趣画面。
《猫》说课稿
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《猫》,下面我将从说教材、说教法、说学法、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内容进行说明。
一、教材分析
1、猫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现代散文。该单元共选入了五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----动物的文章,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,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,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。本文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,意境深远,给人留下深深的思考。学习这篇散文,不仅可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,深入体验人与动物间的挚爱真情,而且能让学生领略到散文的语言美,作者细腻的描绘和朴素的文采。
2、学习目标和重点、难点的确立
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“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”、“要注重知识之间、能力之间以及知识、能力、情感之间的联系”,结合本单元特点,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:
整体感知课文内容,体会作者思想感情
合作探究学习严于律己,公正待人接物之性情
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上,难点放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、知错就改、严于律己的好品质上。
3、学情分析
本文故事性强,情节较简单,跌宕起伏,三起三落,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。七年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与生活非常接近,这都为本文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,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重点,应该让学生多谈自己的看法。
二、说教法
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,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:
1、朗读法: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,只有反复朗读,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内涵,只有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反复读,才能体会课文中包含的复杂感情。
2、复述法:利用课文中的关键词,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,让学生在复述中加入自己的感情,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。
3、讨论法: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,自主学习、合作探究,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,感受成功的喜悦。
4、情景设置法:在本节课,充分利用课件及音乐创设情景,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,思想产生共鸣。
三、说学法
对于学生,最重要的不是交给他们现成的知识,而是教他们去探索发现真理。我认为过程远比结果更有价值,这恰恰体现叶老的“教是为了不教”的目标。
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,即在学生的学习中,注重知识与能力、过程与方法,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。学法具体如下:
1、朗读法:指导学生反复朗读,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。
2、讨论法:引导学生积极参与,合作探究。
3、勾勾画画圈圈点点法:让学生勤动笔墨,积极读书。
4、自主、合作、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:这种新的学习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始终,使之得到不断地强化和训练。
四、说教学过程
(一)、激情导入:
用多媒体展示漂亮可爱的猫的图片,激发学生兴趣。很多同学家里都养了小动物,这些小动物带给了我们无限的乐趣,正如有的同学说的“生活因小动物而精彩”。今天,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段不一样的养猫故事,体验一种发人深省的养猫的快乐与伤悲。
(二)、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(小小罗盘,导引学习方向)
整体感知课文内容,体会作者思想感情。
合作探究学习严于律己,公正待人接物之性情。
(三)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,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
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采用圈圈点点勾勾画画法思考多媒体出示的问题:
1、三只猫来源、性格、样子、结局相同吗?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呢?
2、文中三只猫着墨不同,作者重点写了哪只猫?这只猫生活怎样?作者怎样描写它的可厌?(来的可怜、活的可怜、去的可怜)
(学生通过读和圈点勾划,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,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)
(四)、精读文本合作探究揣摩思考:
1、第二只猫丢后,作者写道:“自此,我家好久不养猫。”第三只猫死后,作者写道:“自此,我家永不养猫。”试体会这两句话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?
(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对文本领悟能力,激发学生勇于探索,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)
2、为什么说“我的良心受伤了”?(因为我犯下了无法补救的过失,它就像针一样,时时刺痛着我的心。)
3、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错误特别是伤害他人的错误?
(五)、拓展延伸
人难免犯错误,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心的,或多或少都会给别人带来伤害,你有类似的经历吗?和大伙说一说。
(这一环节设置的目的时,让学生把学习和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,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,更好的理解课文内涵,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)
(六)、结全文升华感情
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,老师予以肯定和补充。
感人的养猫的故事就到这里了,他留给我们的思索是无穷的,不光是可怜的猫,在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可怜的人,他们不被人们所注意,他们是卑微的、弱小的,只要同学们都能去关心这个弱势群体,人与动物、人与自然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和睦更加和谐!
附板书设计:
猫
郑振铎
来的可怜
和谐
平等
活的可怜酸辛难过自责
去的可怜
活动目标
1、自主模仿舞蹈动作,并能随音乐有节奏、完整连贯地舞蹈。
2、学习提腰、松腰、转腰等动作要领,并愿意积极参与动作表演。
3、体验与同伴一起舞蹈的快乐。
活动准备
经验准备:
1、幼儿已有一些模拟动作和学习舞蹈组合的经验。
2、幼儿已有压垮的练习。
物质准备:
1、加菲猫图片一张、录音机、音乐磁带。
2、换好舞蹈衣、舞蹈鞋。
活动过程
一、复习组合,激发表演情绪
1、“今天,我们这儿来了许多的客人,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,跳个舞来表示对他们的欢迎。好吗?”
2、复习舞蹈组合。
二、观察发现,探索模仿动作
1、观察发现、初步感知。
“你们优美的舞蹈动作引来了小花猫的一位朋友,猜猜会是谁呢?”(出示加菲猫)“你看到的加菲猫有什么特点?谁愿意用动作来模仿一下加菲猫胖乎乎的样子。加菲猫为什么会这么胖呢?”“到底是不是这些原因呢?让我们听听音乐里是怎么说的?”“看,到现在它还在打瞌睡呢?谁愿意来学一下它打瞌睡的样子?”
2、播放音乐、完整欣赏。
刚刚小朋友模仿得可真棒,老师把小朋友模范的这些动作串联了起来,看看王老师是怎样来模仿这只打瞌睡的加菲猫的?我模仿的怎么样?你最喜欢我跳的哪个动作?
3、共同探讨、模仿加菲猫舞蹈动作。
(1)探讨打瞌睡、伸懒腰、打哈欠的动作要领。
“你喜欢哪个动作?加菲猫在打瞌睡的时候,小腰有什么变化呢?谁愿意试试用提要、松腰的方式来打瞌睡?”
(2)跟音乐分段模仿。
第一课时
一、激发兴趣,导入新课
今天,我们一起学习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先生的代表作《我是猫》中的一个精彩片断。(板书课题)
看到题目,你有什么疑问?
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,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。
二、初读课文,认识生字新词。
1.自由读课文,把字音读正确,句子读通顺,在课文中画出生字、新词。
2.交流自学生字、新词的情况。
重点指导:
(1)属于左右结构的生自有哪些?
(2)哪些字的字形容相混淆?
三、再读课文,了解大意,理清层次。
1.自由读课文,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?
2.想一想: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?每个部分都讲了什么内容?(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理清课文层次。)
第一部分:(1、2自然段)写“我”看见厨房没有人,决定抓住机会吃了那块年糕,并由此发现了第一条真理。
第二部分:(3、4自然段)写“我”人不见一个人影,咬了一口年糕不能动时,又发现了第二条真理。
第三部分:(5、6自然段)写“我”为了摆脱那年糕,使出种种伎俩,最终直立起来已经不是猫了,又发现了第三条真理。
第四部分:(7、8自然段)写在人们的嘲笑下“我”无奈地演完一场丑剧。
四、布置作业:
1.抄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。
2.朗读课文,达到正确流利。
第二课时
一、复习字词,导入新课。
(可以通过听写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。)
二、浏览课文,整体感知。
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,回忆一下,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?
三、默读思考,自主学习。
学习要求:
1.默读课文,思考:猫在头吃年糕的时候发现了哪几条真理?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?你觉得哪些情景最可笑?为什么?
2.画出相关的语句,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3.你还有什么不懂得问题?
(给学生充分的时间,让学生自读自悟,自主学习。)
四、交流汇报,深入学习。
1.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二题,梳理猫发现三条真理的过程。
第一条真理:难得的机缘,会使所有动物敢于干出他们并非情愿的事来。
(这条真理是在猫看见年糕时发现的,它当时的心理活动是:若想吃,趁此刻,如果坐失良机,只好胡混光阴,直到明年也不知道年糕是什么滋味。)
第二条真理:所有的动物,都能直觉地预测吉凶祸福。
(这条真理是在猫吃年糕的时候发现的,它当时的心理活动是:还不快吃!假如有人来才好呢!)
第三条真理:临危之际,平时做不到的事这时也能做到。
(这条真理是猫在拔年糕时发现的,它当时的心理活动是:最重要的是忍耐,便左右爪交替着伸缩。唉,这太麻烦,干脆双爪一起来吧!
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。说它老实吧,它的确有时候很乖。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,成天睡大觉,无忧无虑,什么事也不过问。可是,它决定要出去玩玩,就会出走一天一夜,任凭谁怎么呼唤,它也不肯回来。说它贪玩吧,的确是呀,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?可是,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,又是多么尽职。它屏息凝视,一连就是几个钟头,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!
它要是高兴,能比谁都温柔可亲:用身子蹭你的腿,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,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,跳上桌来,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。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,长短不同,粗细各异,变化多端。在不叫的时候,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。这可都凭它的高兴。它若是不高兴啊,无论谁说多少好话,它一声也不出。
它什么都怕,总想藏起来。可是它又那么勇猛,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,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。
〔节选自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第7册《猫》〕
〔老师印象〕
开头一句作者就概括介绍了猫的性格古怪,然后从三方面作了具体介绍:一是讲它既老实又贪玩,既贪玩又尽职。二是讲它高兴时,比谁都温柔可亲,千方百计接近你;它不高兴时,无论谁说多少好话,它一声也不出。三是讲它什么都怕,但又很勇敢。
在老舍先生的笔下,家中的猫活灵活现、栩栩如生,就像个顽皮可爱的孩子。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。
〔学生印象〕
老舍描述这只猫,似乎是一个慈祥的老父亲在向旁人夸耀自己那宝贝儿子。描述猫憨态可掬的样子,嗔(chēn)怪猫的贪玩不着家,是为了进一步突出猫的尽职尽责,这也正是大家喜爱猫的原因。
特别是在写猫的温柔可亲的几个动作蹭腿伸脖,调皮时的踩梅花印,那由着自己性子的各种各样的叫声等等,都让人感受到了猫是一个个性鲜明的小绅士泼小子,甚至有时就是圣战斗士。
教学内容:
九义教材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13课
教学目标:
1、习掌握生字新词,理解课文内容,了解作者笔下的猫的特点,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,体会文章内在的美,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。
2、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细致观察的方法,培养学生的观察力。
3、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。
教学重点:
引导学生了解大花猫古怪性格和小花猫淘气的样子,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。
教学难点:
培养学生的观察力,分析和表达能力。
教学思路:
《我们家的猫》是一篇讲读课文。这篇课文作者首先真实而具体地描述了大花猫古怪的性格,接着追述了它小时候淘气的事。教学中首先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对小动物喜爱的兴趣,唤起学生急于去了解老舍爷爷笔下的猫的情趣。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,质疑、释疑,对课文内容能初步感知。然后让学生围绕课前预习题,课后问答题,以及相应的思考题,对课文内容逐层逐段地采用不同形式边读边想的方法,深入学习讨论理解课文内容,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,理清作者写作的思路,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练笔,同时要紧扣本单元的训练重点:一要真实,二要具体指导作文篇
教学目的
1.初读课文,了解课文内容。
2.学习生字,新词。
教学流程
一、谈话导入
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猫的认识。
学生可以读和猫有关的书,也可以介绍猫的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。
二、初读课文,读准字音
三、再读课文,学习字、词,了解段意。
1.指名读,说出段意。
2.交流自己词语的理解,提出易读错、写错的字。特别注意:屏息凝视、生气勃勃等。
根据各段段意试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,并了解猫的几方面的特点。
四、自读课文,主要内容
引导学生归纳出猫的特点,即大猫性格古怪:既老实又贪玩还尽责;高兴时温柔可亲,不高兴时一声不出;既胆小又勇猛;小猫则更淘气。
五、浏览课文,提出问题
六、课堂练习
1.看拼音写词语。
()呼()遭()生气()()备
2.多音字组词。
折屏
五、总结全文
通过本文的学习,你有哪些收获?